变身数字人物,畅游虚拟世界,骑上空中飞艇,俯瞰校园美景……这不是科幻电影。近日,北京理工大学发布“挑战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该校师生把大学校园建在了元宇宙里。
这一数字交互空间由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研发,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科研团队负责视觉设计。此前,这一团队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国庆70周年庆祝活动、2022年北京冬奥会等提供支持和保障。
北京理工大学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博士后关正表示,“挑战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包含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数字校园、“挑战杯世界”、挑战杯云舞台等场景。
“数字校园1∶1还原了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和相关数字资产。数字校园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包括徐特立图书馆、行政楼、北湖等地标。用户可以在虚拟空间内与挑战杯氛围元素互动,也可参与热气球观光、校史浏览、自行车骑行等活动。”关正说。
这么庞大的数据量,是不是对设备的要求很高,小小的手机会不会“带不起来”?
除此之外,关正表示,这一元宇宙空间还搭建了涵盖挑战杯2000支参赛队的虚拟展台,除了作品视频、作品展板,还有一些精彩的成果与原理模型。此外,元宇宙支撑1万名参赛者同时在线浏览校园、观赏作品、观看直播。
大学校园的三维内容建模是一个大工程,关正表示,在制作前期,团队就对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进行实地勘测取材,从素材中提取地形数据生成高度图后,导入引擎中进行基本地形的构建,后续在地形的基础上制作植被、建筑、公共设施等元素。场景板块总面积达420万平方米,美术资源等数字资产包括:建筑160余栋、植被50余种、音乐72段、氛围元素约30余种。构建数字人角色6个、角色动画6种。
除了还原大学校园之外,团队师生还搭建了一个“挑战杯世界”。
这是一个由参赛队作品展位构建的电子芯片形态的虚拟世界。在这个虚拟世界里,用户可看到来自2600多支队伍的5000余件作品的海报、视频、展品成果及原理模型等。用户可通过兴趣点选择快速移动到具体参赛队展台进行学习、浏览与互动。
对负责视觉艺术的团队师生来说,这一项目不仅是一次跨专业的学术碰撞,而且是一场“脑洞大开”的探索。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师吴羽琛表示,“通过这一项目,我们的前端设计团队和后端的计算机团队有了一次非常好的锻炼机会。我们的‘碰撞’时常发生,因为我们的设计可能是天马行空的,但对于计算机团队,他们需要框架和逻辑,这让双方都学习到了很多。”
“我们的同学大多是学工业设计的,但在数字时代来临之后,同学们要有‘大设计’的理念。在这个项目里,我们让同学们不局限于专业本身,充分表达对校园的理解和热爱。在数字世界里建造同学们最熟悉不过的大学校园,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实践力,不少同学表示,这是一项既让人激动又骄傲的事。”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教授姜可说。
北京理工大学校副校长庞思平表示,这一突破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第一次通过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举办超大规模线上活动;第一次推出大型沉浸式数字校园;第一次构建可视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库;第一次实现数字人与大学生参赛者同屏参与、同台竞技,也是我国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规模应用。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