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 > 正文

奇安信研发平台将全面量产破解数字化产业五大“魔咒”

来源:网络2022-04-20 11:46:00  阅读量:18912   
奇安信研发平台将全面量产破解数字化产业五大“魔咒”

营收增长慢、人效比低、定制开发周期长、照搬国外水土不服……4月19日,奇安信集团在京举办研发平台战略发布会,奇安信董事长齐向东表示,数字化产业正面临着五大魔咒,是企业做大做强的“绊脚石”。他透露,通过研发平台的量产,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奇安信已率先尝到甜头,研发平台相关产线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3倍以上。

数字化产业面临“五大魔咒”

“在过去20多年中,得益于中国10亿网民基数,消费端推动了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但随着人口红利见顶、创新乏力、恶性竞争等问题凸显,监管力度一步步加大,目前增速已经显著放缓。”齐向东表示,“随着全面数字化时代开启,互联网从消费端向生产端、政府端攀升,推动供给侧改革,消费互联网的神话不再适用于数字化时代。”

数字化浪潮带动了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等各个产业,以网络安全为例,全面数字化后对于网络安全的需求激增,从2020年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进入爆发期,2025年有望超3400亿。加上2022年的俄乌冲突,愈演愈烈的网络空间战,更是将网络安全和国家安全紧密捆绑,带动了产业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数字化产业的一员,既有从消费互联网转型To B的新入局者,也有专注于To B多年的传统厂商。

齐向东认为,这些企业在发展中,在借鉴早期互联网成功模式之时,不约而同遇到了“五大魔咒”。

第一个是烧钱补贴圈用户的“圈地魔咒”。齐向东表示,早期处于流量红利时代的互联网产业获客成本和试错成本都比较低,跑马圈地的确可以扩大规模、抢地盘,通过快速试错、快速迭代实现小步快跑。而在数字化时代,B端获客成本很高,如果通过跑马圈地、让利等方式获客,会造成巨大的市场投入,导致研发资源不足,不利于企业长期良性发展。同时B端试错成本高,一旦出错就可能是重大损失,客户留存更无从谈起。

第二个是人员增速超过营收增速的“人效比魔咒”。To C企业一个产品面对的是海量用户,一旦产品研发成功就是“一本万利”,随着用户规模不断扩大,边际成本优势也更加凸显。因此,早期成功的互联网企业,普遍都拥有人口红利带来的很好的“人效比”增长曲线。但到数字化时代,To B的竞争力源泉不是客户边际成本优势,而是组织能力。没有强大的组织能力,服务客户越多,会推动企业规模扩大,但有可能陷入人效比“死亡陷阱”。

第三个是照搬国外遭遇水土不服的“舶来魔咒”。互联网产业早期是从“舶来”模式发展起来的,每个成功的互联网企业,都或多或少“复制”学习了国外的成功模式,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在数字化产业中,由于中外企业数字化程度的显著差异,将国外模式照搬到国内,可能会遇到严重的“水土不服。”

第四个是标准化产品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标品化魔咒”。互联网产业是靠标品化崛起的,一款产品可以适用于千万级甚至上亿用户。但在数字化产业中企业客户业务复杂,个性化强,很难实现“标品化”。为满足不同企业的不同功能需求,服务提供商要对产品进行定制开发,研发周期一般是9个月,这就造成一款产品的定制难、复用难。

第五个是升级迭代难、缺乏持续创新的“升级魔咒”。互联网产业中,过去升级迭代很容易,只要在服务提供端统一操作即可。数字化产业中,企业客户的网络架构、信息系统非常复杂,扩展、更换、新增产品或功能都比较繁琐,涉及到数据迁移、网络变更、算力扩容等多个环节,升级迭代难度指数级上升。这导致很多客户担心影响业务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宁可迁就落后系统,也不敢贸然升级或更换。

齐向东认为,这五大魔咒,既是互联网产业现阶段遇到的问题,更是整个数字化产业遇到的绊脚石。这也导致了中国To B企业在科技公司总市值中占比仅为5%,美国To B企业则为50%左右,差距巨大。

研发平台化 主要平台将全面量产

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从2017年开始,奇安信坚持“强研发”路线,开始逐步落地“平台化”战略,希望能找到解开上述魔咒的钥匙。

2019年,奇安信基本完成了“鲲鹏”、“诺亚”、“雷尔”、“锡安”四大研发平台。2021年3月,奇安信宣布乐高化战略升级,推出“川陀”、“大禹”、“玄机”、“千星”新四大平台,形成八大平台研发矩阵。2022年4月19日,在研发平台战略发布会上,齐向东宣布,主要平台将全面量产,解开五大魔咒。

首先是基于平台提性能降成本,低成本获客,解开圈地魔咒。奇安信集团副总裁、首席架构师兼鲲鹏平台负责人吴亚东透露了一组数据,“通过鲲鹏平台的量产应用,同等规格性能下成本降低一半,让边界安全系列产品的性价比实现了倍增,边界安全产线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47.4%,三倍于15.8%的行业平均增速。而毛利同比增长51.2%,实现了‘增收更增利’。”不仅如此,研发平台还加快了产品创新速度,极大降低试错成本,实现低成本获客和留存。

其次是可避免重复开发,节约大量人力,解开人效比魔咒。吴亚东表示,研发平台能减少重复造轮子,激发组织活力,提升人效比。例如鲲鹏平台2021年量产后,相关产线的人均创收超过410万元,同比激增约40%,达到网络安全行业头部厂商的2-3倍。同时利润率显著提升,人均创造毛利266万元,同比激增43.5%。

第三是紧贴中国国情,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解开舶来魔咒。美国网络安全基础建设相对扎实,简单引进往往遇到水土不服。以SASE为例,简单照搬国外SASE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政府和大中型企业客户。奇安信推出的Q-SASE,2022年开始基于大禹研发平台,可实现安全资源池中的各类安全组件告警日志的采集、富化,以及规则归并分析等功能,同时实现了和态势感知、安全运营等平台的一体化,开创了SASE的中国模式。

第四是用标品化生产,实现个性化需求,解开标品化魔咒。“研发平台的标品化生产就像乐高积木,能拼插出千变万化的造型”。奇安信集团副总裁、大禹平台负责人左文建表示,“依托大禹平台,奇安信在监管态势感知、SASE、TSOC、工业安全等多个领域的首版本发布时间,从同类产品9个月缩短至3个月,研发效率提升了300%。冬奥研判分析体系的开发周期,在冬奥组委的极限需求下,更从传统的100天缩短至10天,堪称定制开发的‘新基建狂魔’”。而奇安信川陀平台技术负责人刘浏也表示,以奇安信30多款的终端产品舰队为例,基于川陀平台的统一式量产,在保障低bug、高质量的前提下,成本下降了2/3,打破了产品研发中“好、快、省”的“不可能三角”。

最后是强大的弹性架构,让升级稳定、简单,解开升级魔咒。只有帮助客户解决产品升级、更新带来的后顾之忧,才能增强客户粘性。奇安信的研发平台拥有分布式、弹性架构,能帮助客户实现平滑升级,解决以前不敢升、不愿升的难题。以大禹平台为例,作为一个强大的安全中台,提供了丰富的接口,可以无缝集成进入原有企业网络中,与其他安全产品实现协同联动。尤其是其开放的扩展能力, 使得能力更为丰富,应用更为快捷。

平台化战略三步走 将向生态伙伴开放申请

“平台化是奇安信长期的战略,也是帮助奇安信实现全球第一网络安全公司愿景的保障”。齐向东在发布会上描绘了“三步走”的平台化战略蓝图。

第一步是研发平台化,通过研发平台的成功量产,推动研发人员实现人效比40%左右的提升,为2022年公司盈利打基础。第二步是产品平台化,实现安全产品协同与数据统一管理,全面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公司营收高增速。第三步是能力平台化,适应安全行业整合化趋势,改变“小零同”的现状。

“平台量产带来的收益,将不仅是奇安信,更是整个网络安全行业。我们将向生态伙伴全面开放研发平台,助力整个行业实现营收规模、利润、人效比、研发效率等显著提升。今年的BCS大会上,我们就会公布详细的生态伙伴认证标准并开放平台接入申请通道。”齐向东表示。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