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生活久了,每当被外地朋友问起“这座城市有什么好玩的”时,你会不会一时语塞,或想起的都是大众熟知的地点?如果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有专业人士的带领,你愿不愿意用另一种“打开方式”去重新认识自己的城市?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地游成为主流。与此同时,年轻人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或仅通过自然风光获得视觉享受,一种新兴旅游方式“Citywalk”逐渐在我国一二线城市走红。
用行走和城市深度互动
什么是Citywalk?顾名思义,指的是城市行走或城市漫步:几个人一起,在专业讲述员的带领下,有计划地行走在一条独特的路线上,从历史、地理、人文、风俗等各方面,感受一座城市鲜活的生命力。参与者不仅可以是外地游客,本地人也可以就此重新认识本地。
“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北京,但其实对北京的了解并不深。”去年开始,北京女孩田媛参与了几次Citywalk活动,便迷上了这样的城市微旅行。“像故宫这样大众熟知的地方,如果是普通游览,讲解可能千篇一律。但活动中的讲述老师对故宫有更深层次的研究和了解,就会另辟蹊径走不同的路线、讲不同的故事,很有趣。”
来北京工作两年多,陈涵宣喜欢参与设计一些有趣的Citywalk路线,也愿意和参与者一起边走边交流观点,“在繁荣的商业区里工作生活习惯了,总会忽略有文化底蕴的东西。尤其现在春天来了,可以多走走去探索这座美丽的城市”。
齐佳把自己的家乡湖南长沙称作“最熟悉的陌生人”。离开长沙16年后再次回归,她喜欢带着自己两岁半的孩子参加活动,“我们走过潮宗街、望月湖、沙河街冬瓜山、文庙坪等,平时最容易忽视或听起来很熟悉的城市街角,没想到深挖之下也能成为宝藏地点”。在她看来,“更喜欢的是不同队友一同经历的一段美好时光,一同见证的长沙气质,一同见到的市井百态,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再回忆所留下的余味”。
和齐佳感受一样,肖萧辞去北京的工作回到家乡长沙后发现,经历城市更新后的长沙和记忆中已经不一样了,“每到一座城市,我们就喜欢暴走,每一次城市行走,都能带来不一样的惊喜。重回长沙,我好像又成了外地人一样,感受到长沙有太多独特的历史文化值得被展示、被了解”。
起初是自己设计有趣的小众路线,带着外地朋友探访,得到越来越多反馈和鼓励后,肖萧和大学本科时期的同学一起,在2019年正式开启了长沙本地的Citywalk活动,并成立了久贰工作室,至今已有800余人次参与了她们组织的活动。
在知乎平台上,她们写道:“世界上大部分城市诞生之初都是步行可到达所有角落的尺寸。例如长沙城,直至民国时期,从北到南不过4公里,东西距离才1.5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的发展,才有了如今的超级都市。步行是一种回归原始的方式,用脚步去丈量城市,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城市的空间和格局。那些遗留的历史建筑和文物古迹,能提供一种超越时间的视角,让我们体会历史上城市居民的生活状态。”
展示城市历史深处的另一面
从“长沙十二时辰”书店出发,穿行整个潮宗街历史文化街区,寻找文夕大火中幸存的古建;漫步长沙中山路,感受其作为歌厅文化的发源地,拥有国内最早及规模最大的少儿图书馆等背后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基于长沙本地特色,肖萧的工作室已推出了20余条Citywalk路线,既设计了网红城市的美食探店路线,也有关于长沙老城记忆的人文路线。
区别于漫无目的地暴走,在她看来,Citywalk路线设计要能帮助大家更高效地发掘城市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很多路线就像行走在露天博物馆中一样,我们也会根据参与群体进行内容设计。带外地游客时,我们注重讲述对长沙的感觉、看法,更多的是输出;如果是带本地人游玩,我们更多地是和大家一起探讨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为曾经的旅游业从业者,安琳琳在运营北京周边民宿的同时,也喜欢在每周末组织一场Citywalk,“以前在做国外旅游产品设计时,我也喜欢加入半天的城市行走活动,真正像本地人一样生活才能算是旅行”。
因为早期的行业积累,她和一些学者、研究者共同打磨出了北京中轴线、八大胡同、东交民巷、后海地区等六七条成熟路线。这两年,“本地人游本地”成为新时尚,安琳琳也感觉到,参与到她的活动中的人越来越多了,“组织Citywalk的初衷,也是希望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能够更加了解这座历史名城,哪怕在周末拿出两三个小时时间,也能一边走路、强身健体,一边了解这座熟悉的城市和身边被忽略的历史文化”。
在安琳琳看来,Citywalk路线设计和讲解词设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她以设计北京中轴线行走路线为例谈到,“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的路线一次性走完太累了,因此我设计拆分成了南中轴、北中轴两条路线,以古今对比为主题,南中轴路线偏向老北京民俗文化,北中轴则偏向皇家文化”。
路线确定后,她还会邀请相关文化民俗研究学者或爱好者成为讲述人,行走的过程中与参与者深度交流,“我们会一起实地走几遍,我从参与者的角度去听讲述人的讲解词,不感兴趣的或太专业的知识点就要去掉,修正到大众都能接受且感觉有趣的内容阶段”。
和合伙人一同亲自操刀路线设计和解说词撰写,肖萧认为,只有对城市有全面认知,才能设计出打动人的路线。在她看来,路线设计既要有自己想要展示的城市精神风貌,也要兼顾大众关注度,这样根据主题串联起相关地点的行走路线才能受欢迎。
不过,肖萧坦言,路线涉及的小众地点的历史资料寻找,也是一大难点。“刚回到长沙时,因为兴趣所致,我们几乎都泡在博物馆和图书馆中寻找记载当地历史的书籍,甚至和一些老市民聊天搜集民间历史,才对长沙进行了全面了解。但真正开始设计路线时,某一条街道的由来与过去是很难从现代书中找到的,这时可能需要去寻访知晓历史的专家、老居民和查询绝版的书籍等,搜集到比较多的资料,才能向外输出”。
国内市场初具雏形
“人文、艺术、行走的力量是审美的力量,是抚慰的力量,是潮流的力量,归根到底就是文明的力量”。五六年前,作为文化游学先行机构杭州艺旅文化的创始人高达敏,在国外旅居时是Citywalk的深度参与者。
不过,回到国内后他发现,仅有部分个人或旅行社偶尔会推出类似活动,但仍停留在休闲旅行的模式,“当时的国内市场并未出现,我们开始尝试推出Citywalk时强调了‘重读城市’的概念,更希望增加专业性和知识性,打造成城市人文行走,一起感受城市的厚度与温度”。
高达敏认为,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记忆、文化遗产、艺术场馆等,理论上都可以进行文化内容深挖,再转化成产品或活动,“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元化、人口规模大的城市,城市文化行走的可塑性会很高,更容易做成可持续项目”。如今,他们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设立了城市分站,“城市人文行走更彰显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具有一定的教育成分,所以这样的新兴方式会先在大城市里开花结果。” 取得了实践经验之后,他们正计划在更多城市开展城市分站项目。
这样的城市人文行走,能吸引多少人参与?他观察到,各城市间活动参与者,多为本地居民和周边城市的人文爱好者,也不乏资深老市民,“在每座城市,都有退休后的当地居民踊跃参加活动。他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每天散步买菜经过的地点背后,也蕴藏着重要的文化故事。在大家共同探索了城市文化后,还可以以主人翁的身份,带外地亲友更准确地感知自己的城市。尤其城市新人,在一座城市里面忙忙碌碌打拼生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怎样真正爱这座城市,也需要更多精神层面的认知,人文行走的产品就提供了快速融入城市的一种可能性,让他们能够跟城市深度互动”。
肖萧认为,国内Citywalk市场才初具雏形,“如果用100代表饱和,那这几年仅是从0达到了20”。在她看来,作为极具情怀的项目,真正盈利很难,“目前工作室的旅拍业务是一个盈利点,未来我们希望做长线项目,慢慢做到盈利。但无论如何,我们看到了机会,所以也会坚持下去”。
高达敏也谈到,城市人文行走的项目形式灵活多样、老少皆宜,几个小时到一天时间的行程,定价往往会很亲民。“从市场角度讲,它能创造的直接收益很有限。考虑公司经营,我们也还是主推游学业务,给公司产生利润”。不过,作为文化价值研究的爱好者,他还是希望以城市文化行走的形式,让“人文”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底色之一,也希望以此“留住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会逐渐消失的珍贵城市记忆”。
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投资有风险,需谨慎。